| 加 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我国首条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竣工
时间:2023年08月15日     【 字体:

我国首条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竣工


8月9日上午,国内首条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红轨”,在江西赣州兴国县顺利竣工。该试验线由江西理工大学牵头,与兴国县人民政府联合中铁六院、中铁工业、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单位共同研制完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干勇,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陈俊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文海、李卫、杨春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沈保根、张洪杰,赣州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李克坚,中国稀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敖宏,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裁李新生,赣州市委常委、副市长何琦,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万印华,省政协副秘书长欧阳剑雄,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小强,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黄庆龄,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汪细云,省国资委副主任卢正大,省科技厅副厅长席宏,南昌航空大学党委书记罗嗣海,江西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杨斌,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利民,兴国县委书记李贱贵出席竣工仪式。

 

“红轨”是迄今为止建成的世界首条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工程试验线,试验线的建成标志着一个安全、便捷、高效的中低速、中低运量的新制式轨道交通系统诞生。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实现了永磁悬浮技术与空轨技术的完美结合,是继电磁悬浮、超导磁浮之后,开辟的一种新的磁悬浮技术路线,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稀土材料应用及永磁磁浮轨道系统研究的又一重大成果。


“红轨”永磁悬浮列车“兴国号”最大的亮点是不用依靠橡胶轮子承重行驶,而是利用了永磁材料与轨道相斥的原理,可以在槽口中线保持悬浮状态,电磁导向可实现零摩擦运行,仅需电机驱动即可运行。


我国首条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竣工


永磁磁悬浮空轨具有非接触、悬浮运行的特点,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噪声低,也更为节能环保,而相较于常导磁浮交通,永磁磁悬浮空轨具有静态磁场、“零功率”悬浮的特点,无磁污染优势明显。永磁磁悬浮空轨不仅适用于城市、景区等常规环境,还能适合沿江、高寒、荒漠等困难地域环境,并可与地铁、轻轨互为补充;运行过程中不产生废气排放和电磁辐射,对人体和环境无伤害;应用5G通信、北斗定位、智能传感等信息技术,深度互联和智能融合列车、乘客、环境、设备等实体信息;有独立路权,不受其他交通工具的干扰;系统能耗和运维成本小,90%的材料可以循环利用。


我国首条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竣工


此次建成的试验线因处于革命老区“将军县”兴国县,被誉为“红轨”。磁浮列车命名为“兴国号”,车身由红白相间的颜色组成,两侧车头标有56颗星星,寓意为向“将军县”兴国56位开国将军致以崇高的敬意。


列车南起永丰站(高铁兴国西站),沿站前大道东侧绿化带敷设,北至静调库。线路正线长度约800米,均为钢构高架线。磁浮列车采用2辆编组,载客能力为座席32个、定员88人,最高设计运行速度为80km/h。

江西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红轨”项目技术首席专家杨斌介绍,作为国际稀土永磁磁浮轨道系统的开拓者、永磁磁浮技术与轨道交通相结合的重要探索,“红轨”有望成为一种成本低、性价比优的品质化、个性化、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红轨”涵盖新材料、轨道交通、人工智能、无线通信、智能制造、电机驱动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引领绿色交通与低碳出行,重构高质量发展新产业生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内容来源:央视网、人民网)